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空间,人与人是不同的,对于每个个体而言,都有一些属于自己内心而不愿公开的事,人们称之为隐私。隐私本属于个人的秘密,但在1998年,正是隐私的话题,让中国的大众传媒火热了一把。从开始的《绝对隐私》,到后来跟进的《单身隐私》、《情人隐私》等等,各种隐私书籍遍布街头。对于隐私的话题和隐私热的现象,位于大学校园内的莘莘学子,他们又是如何看待的?
北京世纪蓝图市场调查公司1998年12月就此问题对北京大学、清华大学、中国人民大学、北京师范大学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、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六所大学的313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。
□对于你是否看过市面上流行的隐私类书籍,313位大学生中有106位表示看过,占总体的三分之一。说明当前的大学校园与社会的关系已经不再是孤立、隔离的,大学生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,也关注着各种社会现象,同时受到社会流行文化的影响。
表一:是否看过隐私类书籍
是否看过隐私类书籍人数百分比%
看过10633.9
没看过20766.1
表二:对隐私话题是否感兴趣
隐私话题感兴趣与否人数百分比%
很感兴趣82.6
比较感兴趣3511.2
一般14245.4
不感兴趣9530.4
一点也不感兴趣3310.5
□对于隐私话题兴趣与否,43位同学表示感兴趣,占总数的13.7%,其中很感兴趣的有8人;有45.4%的同学表示一般;有128位同学表示不感兴趣,占总数的40.8%,其中一点也不感兴趣的33人。由此可以看出与隐私话题在社会上热炒的情形相区别,大学生对此话题的态度基本趋向于一般和不感兴趣,在调查中,很多学生直截了当地认为该话题很“无聊”很“庸俗”。
●大学时光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段,当今的大学生,隐私会用什么方式流露?谁又是主要的倾听者?调查显示,同学、朋友是主要的倾听者,有四分之三的同学表示隐私有可能会向朋友、同学透露,约四成的同学表示会写日记,三成同学表示会告诉父母,也有13位表示会打心理热线。牢牢藏在心里从来不会透露的有35位,占总数的11.2%。世纪蓝图的研究人员认为,隐私作为个人的秘密,它既有需要保密的一面,另一方面,也需要一种合理的方式将之宣泄出来,这样才能使现代人在巨大的生活压力中有所解脱,有利于身心的健康。大学生们并不羞谈隐私,他们更关注对待隐私的态度和目的。
表三:隐私可能透露的方式(注:该题为多选)
可能透露方式人数百分比%
和朋友、同学谈心23775.7
和父母谈心10332.9
打心理热线134.2
写日记12339.3
其它3210.2
从来不透露3511.2
合计543173.5
观点赞同人数百分比%
个人的隐私应得到充分的尊重29995.5
隐私出书热有非常强的商业炒作痕迹22872.8
社会仍然没有正确的隐私观念22772.5
隐私不能用简单的对错来判断22672.2
能否保护个人隐私是社会成熟的标志21468.4
很多隐私的故事有编造的痕迹20465.2
隐私热是非常庸俗无聊的社会事件10031.9
公开谈论隐私对社会心理健康有积极作用51 16.3
社会上的隐私热是社会进步开放的标志46 14.7
别人的隐私经常引起我的好奇39 12.5
对于对待隐私的态度和隐私热的现象,大学生们最赞同的是“个人隐私应得到充分的尊重”,占总数的95.5%。对于“隐私出书热有非常强的商业炒作痕迹”、“社会仍然没有正确的隐私观念”、“隐私不能用简单的对错来判断”、“能否保护个人隐私是社会成熟的标志”、“很多隐私的故事有编造的痕迹”这五种观点,约有三分之二的同学表示了赞同;赞成“隐私热是非常庸俗无聊的社会事件”的占31.9%。对“公开谈论隐私对社会心理健康有积极作用”、“社会隐私热是社会开放的标志”、以及“别人的隐私经常引起我的好奇”这三种观点大部分学生表示反对和否认。通过对以上观点,不难看出当代大学生,对于隐私有很强的是非观念,保护自己的隐私,也尊重别人的隐私是一个公认的准则。对于社会上掀起的隐私热,以及隐私、个人、社会的关系都有较为明确的态度。对于对待隐私的态度和隐私热的现象,大学生们最赞同的是“个人隐私应得到充分的尊重”,占总数的95.5%。对于“隐私出书热有非常强的商业炒作痕迹”、“社会仍然没有正确的隐私观念”、“隐私不能用简单的对错来判断”、“能否保护个人隐私是社会成熟的标志”、“很多隐私的故事有编造的痕迹”这五种观点,约有三分之二的同学表示了赞同;赞成“隐私热是非常庸俗无聊的社会事件”的占31.9%。对“公开谈论隐私对社会心理健康有积极作用”、“社会隐私热是社会开放的标志”、以及“别人的隐私经常引起我的好奇”这三种观点大部分学生表示反对和否认。通过对以上观点,不难看出当代大学生,对于隐私有很强的是非观念,保护自己的隐私,也尊重别人的隐私是一个公认的准则。对于社会上掀起的隐私热,以及隐私、个人、社会的关系都有较为明确的态度。
■隐私权作为公民的一项权利,毫无疑问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。但目前的法律对于隐私权的定义和保护较为宽泛,缺少专为保护隐私而制定的法律。对于保护隐私该不该立法的问题,大学生们发表了自己的看法。75.1%的同学表示应该,7.7%的同学表示不应该,回答“说不清”的占17.2%。由此看出赞同立法的大学生占了大多数。世纪蓝图的研究人员认为,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,公民的法律意识也不断加强,特别是对较高素质的大学生来说,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的权利已成为一种公众意识。
表五:保护隐私该不该立法
该不该立法人数百分比%
应该23575.1
不应该247.7
说不清5417.3